-給有選擇困難的你

初學者剛學半音階口琴時,常會在該吹第4孔C、還是第5孔C之間猶豫不決。去年有機會參加李讓的半音階線上課程,記得第一期課程中就有同學提問「老師,這一句裡的C要吹第4孔?還是第5孔呢?」老師的回答是「C的後面如果接著比它更高的音,就吹第5孔C;否則就吹第4孔。」標準答案,印象中黃青白也提過一樣的論述。

一個月後進入第二期課程,一次上課中又有同學提問「老師,這一句裡的C要吹第4孔?還是第5孔呢?」這次老師的回答不一樣了「選擇時儘量以最少的移動為原則。」正解,這是更進階的答案,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動(motion),可以幫助我們演奏時更穩定、更快速。

但問題來了,樂句的進行千變萬化,到底甚麼時候該用第一招?甚麼時候該用第二招呢?

以最基本的C大調音階為例︱1234︱5671︱2176︱5432︱,上行音階12345671,如果採用第一招,這裡的C應該是吹第5孔C,因為C後面接著一個比它高的音D。下行音階21765432,這裡的C應該是吹第4孔C,因為這個C後面接著一個比它低的音B。

如果採用第二招,上行音階12345671,第2小節的C應該吹第4孔C;因為12、34、56、71都在同一孔,這樣的移動的次數最少。下行音階21765432,這次C應該吹第5孔C,因為21在同一孔,這樣的motion最少。

搞得我好亂啊!那到底甚麼時候吹第4孔C?甚麼時候吹第5孔C?好像也沒有標準的答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1998年去英國參加Tommy Reilly和Sigmund Groven聯合舉辦的音樂營,遇到James Hughes,才幫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Jim Hughes - father of the modern World Harmonica Festival

James Hughes人稱「Father of the Modern World Harmonica Festival」,前年(2019)才剛歡度他的90歲生日,現今世界口琴大賽能有如此的規模都是他一手擘劃出來的。1998年網路尚不是很盛行,我有眼不視泰山,還不知道他這麼有名,認識他是因為偶然得知他代理James Moody的口琴樂譜,於是台灣幾位琴友委託我幫忙郵購。台灣人買東西就是阿莎力,也不嚕嗦,目錄上有的全部來一套,所以瞬間我成為他的大客戶之一。

他臨時得知有這個音樂營就匆匆忙忙趕來,還帶來一套他剛編寫完成的 “Essential Exercises for the Chromatic Harmonica” (共2冊)。有次聊天時忘記談到甚麼,他突然正色地對我說 “Never ever play the hole 4 C and Hole 8 C” 絕對絕對不要吹第4孔C和第8孔C

「為什麼?」看他說得斬釘截鐵,我卻滿腦子問號,後來又聊到別的事情,我就沒再追問,但這個疑問一直存在我腦海裡。音樂營結束後,我又跑去Douglas Tate家裡跟他上了幾天課。課堂中我試探地問「這裡的C要吹第4孔?還是第5孔呢?」沒想到他也是斬釘截鐵地說 “Never ever play the hole 4 C and Hole 8 C” 此時我茅塞頓開,原來還有這第三招,從此我心無懸念,不再猶豫,直接跳過第4孔及第8孔C,再也沒有選擇上的困難,原來口琴就是這麼簡單。

James Hughes和Douglas Tate雖然都宣稱自己是Tommy Reilly的學生,但事實上他們不論教學或演奏都和Tommy Reilly完全不同,所以這第三招應該是他們自己從練習中體驗出來的心得。James Hughes後來在他的教材《The Jim Hughes Method》中對第4孔還是第5孔C的選擇做了一下修正:

1. 如果“C”是出現在樂句中間,不論上行或下行音階,永遠選擇第5孔C

2. 如果“C”是出現在樂句的最高音,你可以選擇第4孔或第5孔C;如果“C”是出現在樂句的最低音,永遠選擇第5孔C

當然這也可以套用在第8孔與第9孔C的吹奏上,如果即使這樣你還是有選擇困難,那就把它寫在樂譜上吧,就像鋼琴家、小提家標示指法一樣,把想吹的孔數標示出來,每次演奏就固定吹那一孔,不要再三心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