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 Adler 紀錄片 (1930s ~ 1980s)

Larry Adler (1914~2001) 精彩傳奇的一生,大家Google都可以查得到,這裡就不再贅述。上面的紀錄片忠實呈現他自1930年代到1980年代的演出及訪問,幾乎就是他在1987年所出版的自傳《It Ain’t Necessary So》影音版。今天就來深入了解他如何被列入親共的黑名單中,斷送了在美國大好的演藝生涯,被迫遠走英國,自我放逐的故事。

Larry Adler 應該是最熱衷政治活動的口琴家,他也稱自嘲自己是“Political Animal”,身為一個猶太裔美國人,他對於人權問題尤其在意。

1947年美國境內的共產黨員已多達5萬人,勢力不容小觑。由於對蘇聯的冷戰,加上國內共產主義者對社會的影響日益加劇,美國境內掀起一陣紅色恐慌。為此美國眾議院成立了一個「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 (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用來調查與共產主義活動有關的嫌疑人、公共雇員和組織 (這個委員會後來也被質疑是利用公權力來迫害持不同政見者,在當時塑造了一種恐怖政治氛圍。)

由於好萊塢演藝圈裡有許多認同共產主義且具影響力的人,所以成為調查的重點,凡是被認為是共產黨黨員或對共產主義表示過讚許或同情者皆被列入黑名單,堪稱美國政治史上最嚴重的獵巫行動。

大家印象中的 Larry Adler 是一位在紐約發跡的口琴家,怎麼會跟好萊塢扯上關係呢? 1938 年 Larry Adler 娶了英國名模 Eillen Walser 為妻,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是美國籍,於1939年搬回美國。回到紐約後他發現自己在美國遠不如在英國時有名,心理開始發生一些變化,甚至有自殘的行為,他的朋友幫他打聽到好萊塢有位相當有名的精神科醫師 Ernst Simmel ,他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同時也是蓋西文等多位好萊塢創作者的精神科醫師。於是為了就近看心理醫生,Larry Adler 舉家搬往好萊塢,跟其他社交名人一樣住在比佛利山莊,並逐漸在美國闖出一片天。

1947年10月27日好萊塢菁英「第一修正案委員會」赴華盛頓抗議

1947年一群好萊塢劇作家及導演因拒絕提供證詞給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被因蔑視國會的罪名傳訊,幾位好萊塢菁英籌組了一個所謂「第一修正案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First Amendment) 包機前往華盛頓聲援這些政治受難者,Larry Adler 正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照片最右邊),可見當時他在好萊塢已頗具聲望,日後也被執政者視為眼中釘。

其實被列入黑名單只要簽署一份非共產黨員具結書,再提供幾個他覺得可能是共產黨員或親共人士的名單 (所謂的informer,抓耙仔) 就可以脫身了,他的朋友紛紛勸他要懂得妥協。大家都知道 Larry Adler 既不是共產黨員,也非親共人士,那他為何遲遲不肯簽署非共產黨員具結書呢?

Larry Adler 堅持「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就是要確保人民言論的自由,他身為好萊塢「第一修正案委員會」的一員更要堅守這份價值,他是不是共產黨員是他個人的自由,不論是或不是,他都不需要跟任何人陳述。

後來他的朋友看不過去,主動透過關係讓他不必簽具結書,也不必當抓耙仔提供名單,只要照著念一份調查委員會提供給他的名單,就可以把他從黑名單中拿掉。但他仍堅持不為所動,好吧,那就活該繼續留在黑名單裡吧!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Larry Adler又犯了一個政治錯誤──選錯邊。大家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該年美國總統大選是歷史經典的選舉範例:當時執政的民主黨因競選連任的杜魯門總統不得民心,聲勢低迷,加上派系鬥爭,民主黨分裂為三:民主黨、進步黨、狄克西民主黨,其中以羅斯福政府時期的副總統亨利·華萊士 Henry Wallace 所領導的進步黨聲勢最浩大。Larry Adler 也認為華萊士的領導比杜魯門強多了,積極為他輔選,並舉辦多場募款音樂會。殊不知進步黨的背後有共產黨支持的影子,所以馬上遭到美國民眾的杯葛與唾棄,聲勢兵敗如山倒。大家都勸 Larry Adler 趕緊落跑,但他覺得怎可在朋友落難時離開呢?他因此也被貼上共產黨同路人的標籤。

Larry Adler and Paul Draper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張 Larry Adler 吹口琴,旁邊一位舞者凌空躍起的照片,這絕對是最早的跨界合作演出,這位舞者正是踢踏舞大師 Paul Draper,他們早從二戰前就開始合作,從卡內基音樂廳到世界各地的勞軍演出都可以看到兩人合作的身影。1948年正當他們準備到康乃狄克州一個俱樂部演出時,當地報紙突然刊出一位家庭主婦 Hester T. McCullough 的投書(帶風向?),對自己家鄉找了兩位親共藝人來演出,讓他們拿著賺到錢去資助共產黨活動而感到羞愧。主辦業者一聽到跟共產黨扯上邊,馬上就取消了這場演出;為此他們的經紀公司也發出警告,如果再不簽署非共產黨員具結書,或向 Ms. McCullough 提出毀謗告訴以證明他們的清白,他們都將被列入黑名單中不得再演出。

前面已經交代過 Larry Adler 不肯簽署具結書的原因,於是他們選擇對 Ms. McCullough 提告;這場猶如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官司 (貧窮的愛國婦人 vs 好萊塢菁英),引起社會輿論一片撻伐,媒體甚至發動募款來幫 Ms. McCullough 打這場官司, Adler 與 Draper 在國內的聲望日漸低迷,在美國已經得不到任何演出機會;1949年兩人自我放逐,先後離開美國前往英國發展,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這場官司 Ms. McCullough 最後獲判無罪。直到1975年, Adler 與 Draper 才重返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一場歷史性的復合演出。

參考資料:

  1. Adler, Larry (1987). It Ain’t Necessarily So. New York:Groven Press
  2.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B%BD%E5%AE%AA%E6%B3%95%E7%AC%AC%E4%B8%80%E4%BF%AE%E6%AD%A3%E6%A1%88
  1. 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97%E8%AE%AE%E9%99%A2%E9%9D%9E%E7%BE%8E%E6%B4%BB%E5%8A%A8%E8%B0%83%E6%9F%A5%E5%A7%94%E5%91%98%E4%BC%9A
  1. That time when “the Hollywood elite” took on Washington, 70 years agohttps://qz.com/919067/how-it-looked-when-the-hollywood-elite-took-on-washington-70-years-ago/
  1.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48%E5%B9%B4%E7%BE%8E%E5%9B%BD%E6%80%BB%E7%BB%9F%E9%80%89%E4%B8%BE
  1. 史上最戲劇性的美國總統大選:腹背受敵的杜魯門,如何從民調落後兩位數大逆轉?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488
  1. 白色恐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89%B2%E6%81%90%E6%80%96
  1. 麥卡錫主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A%A6%E5%8D%A1%E9%94%A1%E4%B8%BB%E4%B9%89
  1. 好萊塢黑名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D%B7%E9%87%8C%E6%B4%BB%E9%BB%91%E5%90%8D%E5%96%AE
  1. 紅色恐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8%89%B2%E6%81%90%E6%85%8C
  1. Paul Draper (danc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Draper_(dancer)
  1. Larry Adler – My Life on the Blacklisthttps://timesmachine.nytimes.com/timesmachine/1975/06/15/118451070.html?pdf_redirect=true&site=false&pageNumber=90
  1. Reunion of Harmonica Virtuoso and Tap Dancer Is Warmly Receivedhttps://timesmachine.nytimes.com/timesmachine/1975/06/17/78250452.html?pdf_redirect=true&site=false&pageNumber=40
  1. Larry Adler, Political Exile Who Brought the Harmonica to Concert Stage, Dies at 87https://www.nytimes.com/2001/08/08/arts/larry-adler-political-exile-who-brought-harmonica-concert-stage-dies-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