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世界口琴大賽(英國 Jersey) 黃青白 vs Larry Adler

黃青白移民美國的故事宛如電影《航站情緣 The Terminal》的情節一般曲折。以前讀黃青白簡介時,總是被他人在上海為什麼又可以跑到香港上廣播電台?後來又被邀請到英國演出的這一段歷史感到疑惑,以當時的交通應該是不可能做到的,最後總算在美國口琴家Al Smith的“Confessions of Harmonica Addicts”書上找到答案。

黃青白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時因為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而聲名大噪,因此英國駐香港的BBC廣播電台跟他簽了2個月的合約,請他每個禮拜錄製半小時的節目由香港BBC公開播放;後來這個帶子被送回英國倫敦總部,BBC高層大為驚豔,於是邀請黃青白到英國BBC-TV現場演出。

1949年中國正是動盪的年代,黃青白決定帶著未婚妻Dorothy到香港註冊結婚。英國演出後,他順道拜訪德國Hohner口琴廠,並在Torssingen為工廠的5千名員工辦了一場音樂會。此時他也順利地得到一個在紐約Town Hall演出的機會,但問題來了,這時候中國已經被共產黨全面掌控,所有中國人到美國的簽證都被規定要再等5年以後才會重新核發。這時黃青白想到當年在上海時,美國駐華大使Stuart和太平洋第七艦隊一位上將曾去聽過他的音樂會,Stuart當面跟黃青白說如果有機會去美國的話一定要他聯絡,後來黃青白還應邀到美國海軍旗艦GS12上做了一場勞軍演出。於是他寫信給Stuart說明現況,結果馬上收到Stuart的回信,同時附上一封推薦信,要他直接到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拿他的簽證,就這樣1950年夏天,黃青白同他新婚的妻子搭船從香港經新加坡、地中海來到紐約;後來中國全面赤化,社會動盪不安,黃青白於是入籍美國。1979年中美建交,黃青白也成為第一位受邀到中國舉辦音樂會的美國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的要認真吹口琴,你不知道甚麼時候它可以幫你翻轉人生。

黃青白在紐約Town Hall的演出一直到1953年才成真。當時黃青白在美國還是個沒沒無聞的年輕人,初次登場根本不敢期許會有多好的票房,誰知道緊接著一個禮拜之後剛好Larry Adler也在Town Hall有一場演出,紐約時報把這兩場音樂會的廣告放在一起刊登,引起Larry Adler的注意,音樂會當天他帶著一票他的追隨者湧進音樂廳欣賞黃青白的演出,並在音樂會後對外宣稱「從今天開始,黃青白是我的頭號敵人。」後來黃青白接受訪問評論他們兩個人的演出,黃青白說「我們演奏的一樣好,但我演奏得比較正確。」

1987年在英國Jersey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口琴大賽,黃青白與Larry Adler一起演奏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當時黃青白演奏第二小提琴,一般音樂會中擔任第二小提琴的人會站在面對舞台的右邊(畫面中Larry Adler的位置),但可能因為這場音樂會的主角是黃青白,所以他站在面對舞台的左邊(Larry Adler的右邊);這首曲子很特別的是由第二小提琴領銜演奏,所以後來黃青白常常開玩笑說「I play “right.”」、「I play “first.”」一語雙關。可以這樣開玩笑代表他們兩人交情匪淺、友誼長存,事實上他們還蠻常一起演出的,1999年11月30日黃青白與Larry Adler在香港舉辦了最後一場聯合音樂會。

註:有關黃青白與Hohner的決裂,據他本人說法是當年他幫Hohner USA到上海口琴工廠安排了一批1萬打10孔口琴的訂單,結果交貨後,所有的口琴被堆放在紐約的倉庫裡不出貨,他憤而在1981年辭職,並在1983年自創品牌“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