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light and Creek" 半音階口琴 / 黃青白

1993年我第一次參加美國口琴協會(SPAH)為期6天5夜(8/31~9/4)的年度大會,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除了密集的研討會,還有Open Mic,舞台上整天都有人在演奏,並有幾組BASS、CHORD及Keyboard輪流待命為演奏者即興伴奏,絕無冷場。

活動最後一晚由大會宣布當年Bernie Bray Harmonica Player of the Year Award得主,這是由SPAH會員所推選出一位對口琴藝術的保存與推廣最有貢獻者的年度大獎,當主席高喊得獎者是CHAMBER HUANG時,全體來賓一致起立鼓向大師掌致敬,黃青白並上台演奏由他自己編曲的《口琴狂想曲》-把《羅馬尼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藍色狂想曲》等三首曲子串聯在一起,全場陷入瘋狂。會後我特別上前請他為台灣的口琴朋友寫下這一段話,這是我第一次和他的接觸。

1994年冬天,我到上海幫Hohner USA和上海蘭生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合作的簽約儀式,恰巧黃青白要在北京辦理一個禮拜的口琴講座及音樂會,於是我搭了一天一夜的臥鋪火車趕往北京參加這盛會。也特別感謝口琴大神的眷顧,當時兩岸剛開放交流,若不是公司幫我出機票到上海,我也沒辦法到北京。課程內容很簡單,是教授黃青白的12孔民謠口琴,這是他為半音階口琴學習做準備所設計的一款學習用口琴,音階組合跟半音階C調口琴一樣,只是少了按鍵沒有升降音。不過最大的收穫是能和來自中國各地的口琴朋友見面,一起聽白氏三兄弟講述他們扛著大餅搭火車橫越西伯利亞到德國參加世界口琴大賽的故事。中間還有一段插曲,一天上課時,突然來了一個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就拿起半音階吹完整首《藍色狂想曲》請黃青白點評一下,感覺挑釁的意味相當濃厚,他就是現在中國口琴協會會長-黃文勝,當時還是個音樂學院的學生。

這是黃青白第二次在北京辦理大型的講座,協助中國培訓更多的口琴師資。第一次是在1981年,何家義特別送我一份當年上課的講義-黃青白所編寫的《18 Studies for the Chromatic Harmonica》(樂譜點擊下載)

這套練習曲有幾個特別的地方,說明如下:

  1. 樂譜中音符間常有虛線的連結,這不是圓滑線,而是黃青白獨創的符號,代表這幾個音是在同一孔。例如1-b3在樂譜上看似3度音,如果是在複音口琴可能隔了3個孔,但事實上在半音階它們是在同一孔。演奏時演奏者要確實知道每個音的位置,音色才會乾淨,演奏才會流暢。
  2. 練習曲融入了Bona的節奏練習,有時候會把拍子分解,讓學員能夠精確的掌握不同節奏的變化。
  3. 最後一頁《Moonlight Over the Creek》是1994年黃青白在北京音樂廳演奏的一首曲子。他解釋這是一首中國古箏曲,由於中國古曲音律並不符合12平均律,他把口琴的C (#B)和F (#E)兩個音特別調高1/4音,這樣一開始B-C、F-F的顫音,聽起來才符合中國古曲的味道。這首曲子應該有收錄在他最後的發行的CD專輯裡,有這張CD的朋友可以自行印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