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口琴之旅
作者:陳冠斌 Kuan-Pin Chen
1981年,15歲的少年阿斌漫步在雄中校園,這天是社團招生博覽會,一心習武的他立刻前往操場的一角跆拳道社的招生攤位報到,滿腔熱血地觀賞一組一組的學員上場演武對打,只見一開始連續三組對打,贏家一出場都是以撩陰腳一擊致勝,看著對手緊抓著褲檔倒地哀嚎的表情,阿斌的內心動搖了,默默轉身離去,決定再考慮考慮。不知不覺短短50分鐘的社團課結束了,還在猶豫該加入哪個社團時,耳邊傳來因老師遲到才正準備開演的口琴社落人前往欣賞的廣播聲。就這樣阿斌加入了口琴社,跟隨劉金山老師開始口琴推坑之旅。
劉金山老師怎樣厲害,這裡就不提了,因為現代人講究證據,他遺留下來的影音資料太少,品質也不是很好,現在說甚麼也沒人相信,不過有次阿斌應邀擔任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口琴評審,7位評審中有5位是劉金山老師的徒子徒孫、1位是他師弟,可見他在台灣口琴界的影響力。
高二那年劉老師因為當了末期六合彩組頭賺了一筆錢(老實說他還滿適合這個特殊行業的),立刻赴日把錢花掉,同時帶回一卷岩崎重昭送給他拷貝的Jerry Murad’s Harmonicats錄音帶,當時這卷錄音帶上滿滿的日文片假名,沒有人搞得懂寫些甚麼?是誰演奏的?只知道是美國「和聲三貓」。
當時口琴資訊之匱乏,阿斌逛了10年唱片行,只買到一卷福茂唱片公司發行Larry Adler的《口琴之聲》、一卷Tommy Reilly的盜版錄音帶及一卷徐德明的《帕米爾綺想曲》。假日阿斌常到文化中心翻閱英文版的格羅夫音樂大字典(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從A到Z,凡跟口琴有關都不漏掉,但只找到Larry Adler、Tommy Reilly、Chamber Huang和Hohner;這幾個字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裡,不知不覺中《秘密》的吸引力法則已悄然啟動。
1991年劉金山老師過世,阿斌對口琴的熱情雖然不減,但頓時失去繼續吹複音口琴的動力,於是買了一把Hohner Double Bass準備改練合奏。
1992年赴美留學,開始大量接觸藍調音樂,跟隨Pete Pedersen學習半音階口琴,也開拓了口琴的視野。
1993年在SPAH年會第一次看到音樂字典中的傳奇人物Chamber Huang (黃青白)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眼前時,猶如夢幻一般。
1994年又在SPAH年會遇到Jerry Murad與他的Bass搭檔Don Les;MBA畢業後毛遂自薦到Hohner USA工作,剛好Hohner USA與中國合資要在上海青浦開設上海蘭生豪吶樂器公司,因此被派往上海為設廠做準備,雖然最後沒留在上海,不過再次受到口琴大神的眷顧,同一時間黃青白剛好在北京開設口琴講座,結束上海的工作後,阿斌立刻搭了一天一夜的臥鋪火車抵達北京參加講座,也因此結識包括現任中國口琴協會理事長黃文勝(當時他還只是音樂系的學生)等一大票口琴朋友,開啟兩岸口琴界交流的新頁。
1998年得知Tommy Reilly與Sigmund Groven將在英國Dartington Music Summer School聯合舉辦口琴大師班的消息後,阿斌花盡所有積蓄,遠渡重洋,換得大師一句“No Feeling”的評價;隨後轉往Renaissance口琴的發明者Douglas Tate家裡上課,他的評價溫柔多了,在問過阿斌的年紀之後,只含蓄地說“ You are too old to be a professional player.” 但這些評語都沒擊垮他,同時更堅定了阿斌繼續探索口琴世界的決心。
1999年隨高雄市交響樂團到夏威夷訪問演出,後台突然出現一位華人,因為知道是台灣來的樂團,特地過來打招呼,全團60多個學古典音樂的沒人認識他,只有阿斌在心裡吶喊「天啊!那不是徐德明嗎?」
2000年隨著小孩出世,跟世上其他父母一樣,有一大段時間阿斌都在兼職當車伕。直到2013年受蘇當堯之託,推坑Polle銀口琴,才又勾起他對口琴的回憶,重新上網探索口琴,驚覺世代的改變,也因此認識新加坡鄭章明。章明兄對口琴的知識、樂譜與錄音資料的收藏及整理,內容之豐富世上應該少有人比得上,也給了阿斌不少的指導與建議。
2014年底收到Polle口琴,同一時間得知Robert Bonfiglio有開Skype線上課程,於是從2015年1月開始透過網路跟他上課。同年10月參加茱蒂口琴樂團主辦的台北口琴音樂節又見到Willi Burger、Antonio Serrano、和谷泰扶、田中光榮等人。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之亂,有機會上過幾次李讓老師的線上課程,也算是他的學生,江湖一點訣,又突破許多盲點。
剛開始跟Bonfiglio上課時,章明兄即告誡阿斌,如果真的要跟他上課就要拋棄過去學習的包袱與成見,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於是阿斌自廢武功,從頭練起,到今年(2021)剛好滿6年,算是小學畢業,開始國中課程;同時也剛好習琴滿40年,因此把過去的學習經驗做一下記錄與分享,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轍,有效的練習,減少失敗。